总体情况
以培养药品研发制造工程师为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制药人才的需要,浙江大学于1998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制药工程专业,办学20年来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本科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本专业关心毕业生的成长,长期跟踪调查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对20年来100多位毕业生的随机调查情况显示,最终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毕业生达到58%,约60%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20%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性质的科研单位,另外20%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单位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单位所在地在省会城市的占到80%以上,同时有少数毕业生选择在国外工作。毕业生的薪酬超过当地平均收入水平。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是教育部根据该学科的特殊性和制药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在1998年初提出设置的,同年9月浙江大学在化工学院内设立制药工程方向,于当年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中选招了部分学生转入该专业学习。从1999年起面向全国(含港澳)招收本科生,目前制药工程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6人,年招生规模为25人左右(具体本科年招生及毕业情况见表1);2000年成立浙江大学制药工程研究所,2010年获批制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近5年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为制药工程专业90%以上的学生提供大学生训练计划(SRTP)项目,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奖2项。陆盈盈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范磊获得2018年度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本科生获奖情况见表2。
表1 制药工程本本科生招生及毕业情况
年度
|
招生数
|
毕业生数
|
1996
|
17
|
17
|
1997
|
20
|
20
|
1998
|
20
|
20
|
1999
|
21
|
21
|
2000
|
20
|
20
|
2001
|
18
|
18
|
2002
|
22
|
22
|
2003
|
25
|
25
|
2004
|
29
|
29
|
2005
|
26
|
26
|
2006
|
21
|
20
|
2007
|
16
|
15
|
2008
|
19
|
17
|
2009
|
8
|
7
|
2010
|
21
|
18
|
2011
|
14
|
12
|
2012
|
9
|
9
|
2013
|
11
|
10
|
2014
|
29
|
20
|
2015
|
18
|
/
|
2016
|
24
|
/
|
2017
|
22
|
/
|
2018
|
32
|
/
|
招生总人数
|
462
|
346(不含目前在校生)
|
表2 本科生获奖情况表
学生姓名
|
成果
|
奖励
|
骆心怡
|
Pharmaceutical Process Scale-up of AMG-221
|
“东富龙杯”第一届全国学生制药工程研究壁报竞赛三等奖,2011
|
陈希
|
Study on Scale-up of a Cathepsin S Inhibitor
|
第二届“东富龙杯”全国学生制药工程研究征文竞赛一等奖,2012.
|
罗兰
|
Process Research on Axitinib
|
第三届“东富龙杯”全国学生制药工程研究征文比赛二等奖,2013
|
成竹
|
Selection of a scalable synthetic route for apixaban
|
第三届“东富龙杯”全国学生制药工程研究征文比赛三等奖,2013
|
尹婷
|
Synthetic Process of Crizotinib
|
“海普瑞”杯第五届全国学生制药工程研究征文比赛三等奖,2015
|
盛玲燕
|
Process Research on Droxidopa
|
“海普瑞”杯第五届全国学生制药工程研究征文比赛优胜奖,2015
|
高远东
|
An Improved Synthesis Route with Critical Impurities Control for Dolutegravir
|
第七届全国学生制药工程研究征文比赛二等奖,2017
|
本专业的教师依托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科研经费充裕。在科研方面,以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研究制药工程学和药物学领域问题为重点,特色研究方向包括:天然产物的工业化分离纯化技术;制药工业的绿色化、连续(管道)化反应技术;新型吸附材料与技术;靶向药物与功能药物制剂材料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十余项,承担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部级及攻关项目多项,其中,任其龙教授带领攻克的《天然活性同系物的分子辨识分离新技术及应用》和《食品功能因子高效分离与制备中的分子修饰与吸附分离耦合技术》分别获得2018年度和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陈志荣教授团队完成的《重要脂溶性营养素超微化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陈志荣教授参与的以《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绿色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获得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Scienc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2018年新增SCI科研论文61篇,其中15篇影响因子>10。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1.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发展情况
我专业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往往从基层做起,毕业五年后发展为本单位中高层领导的概率很高,毕业五年内的也已经成为业务骨干,受单位重视程度很高,发展情况良好。大部分毕业生的职业晋升速度大于单位的平均晋升速度,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在晋升上相比本科生有一定的优势。80%以上的毕业生对现在的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的原因是:单位的薪资与福利较好,人际关系融洽,所在岗位发展空间很大。大多数毕业生在岗位上超过3年,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态度端正,就业基本对口。工作10年以上的毕业生中,约有40%仍在从事化工和制药相关的技术型工作,且职位已经晋升到高级工程师,同时,这一阶段的部分毕业生从技术岗位成为单位的管理层,另有少部分人选择创业,成为自己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
用人单位对于我专业毕业生的普遍感觉较好,评价较高,好评率达到90%以上,认为我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责任心和学习能力强、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扎实,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都有过人之处,忠诚度也比较高,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表示刚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不足的问题,应当增加本科生的实习和实践环节,从而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2. 毕业生对本专业的看法
80%以上的毕业生表示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认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单位中受认可的占98%以上。80%以上的毕业生看好自己的发展前景,也有5%的毕业生较为悲观,认为没有发展。由此可见制药工程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好,对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也比较满意。
20%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的课程知识与工作不匹配,在校期间,实际操作学习和专业理论课对毕业生工作上的帮助最大。另外有40%的毕业生认为学得不够灵活,能力培养不足。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教学培养方案方面,公共课与专业课内容的比例需要安排得更加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以及实习环节的锻炼是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此外,计算机课程、管理课程和外语课程的设计也应当增加。
综合以上,浙江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责任心强,参加工作不久便能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工作经历的丰富,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公司管理层或者开始自主创业。同时,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的学生相当重视,信任度和满意度都很高,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也对新毕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本专业还需要改革培养方案,增加实践实训,不断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